隔了好幾週上課,看到老師有點陌生又熟悉的感覺,這次課程一開始就討論我們的作業繳交情況,老師似乎有點生氣以及訝異為何我們缺交這麼多份作業,我們也感到很不好意思,我覺得這樣的作業量對我們來說其實是有一點點重的,而且放假回家很多人都沒有電腦可以使用,所以作業積欠了很多,而英文那份作業又花了我們不少的時間,不過也是我們不對,作業應該按時完成,然而老師跟我們討論問題的癥結,幫助我們解決這個情況,而莊明松也提出列作業表的方法,我想經過這次的事件後,大家一定會改善很多,會按時繳交作業的。
接著是討論非同步課程的感想,大家好像都不是很喜歡,我想應該是不習慣吧!老師很驚訝我們的反應,也有點失望,還很希望能讓我們再次體驗,其實我覺得還是可以再體驗一次,畢竟我們第一次嘗試,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況,也不太習慣這樣的上課方式,因為遠距教學都所有東西都是我們第一次體驗,也是一直在學習當中,所以老師不用感到難過,我們會慢慢進步的。
最後是報告2007預測,由第一組-我、小冷、咪咪來為大家介紹Jay Cross
,我們的主持人和報告者是由小冷來擔任,不過雖然報告完後同學對於這位大師好像還不是很了解,因為對於這位專家大家都非常地陌生,而我們搜尋到的資料有限,關於他的介紹沒有很完整,然而最後我們提的問題大家都很踴躍討論,感謝大家的配合,我也可以體會老師您的心情,如果老師問同學問題,可是很少人發言,那真的是會有點難過,而且課會有點上不上去的感覺,我們一開始上這門課時好像有一點點被動,不過現在大家都比較會發表意見了,這也是一個進步。不過有同學反應我們出的第一個問題(請舉出還有哪些線上教學的例子)好像跟這位大師本人無關,反而是環繞在線上教學這個議題在走,對於這點我們感到有點抱歉,後來我們又再出一個問題:除了企業發展的需求,是否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e化學習?大家對於這題一開始不太懂題目的意思,後來有互相討論就提出一些想法,看到大家這麼熱烈討論感到很欣慰,而且也覺得很新鮮,同學間互相分享、學習,也是個不錯的上課方式。
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
2007年4月22日 星期日
"非同步課程"之心得
很久沒有po文章在blog上了,因為忘記blog的帳號所以一直無法登入,還有就是不知為何這幾個禮拜blog異常地慢,不知道是我電腦的問題,還是這個blog的問題,讓我覺得不太好使用,希望之後會順一點。
這次的非同步課程,其實有點沒進入狀況的感覺,當週作業我是之後才知道(真是對不起老師啊!)因為放假放了很久,有點難收心,我一直以為只有prediction 2007那份報告。
對於非同步課程的看法,優點是不用配合大家的時間,大家可以依自己有空的時間去做作業,對於上同步課程時一些比較少發言的人來說,這是一個「說話」的好機會,可是前提是你要夠積極認真,主動去看老師交待的作業。
而缺點則是很多人都沒有進入狀況,沒有即時地知道老師交待的作業,會比較不積極,不過可能是第一次體驗非同步課程,所以不太習慣,如果下次還有非同步課程時應該就會比較注意了。
這次的非同步課程,其實有點沒進入狀況的感覺,當週作業我是之後才知道(真是對不起老師啊!)因為放假放了很久,有點難收心,我一直以為只有prediction 2007那份報告。
對於非同步課程的看法,優點是不用配合大家的時間,大家可以依自己有空的時間去做作業,對於上同步課程時一些比較少發言的人來說,這是一個「說話」的好機會,可是前提是你要夠積極認真,主動去看老師交待的作業。
而缺點則是很多人都沒有進入狀況,沒有即時地知道老師交待的作業,會比較不積極,不過可能是第一次體驗非同步課程,所以不太習慣,如果下次還有非同步課程時應該就會比較注意了。
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
教育的未來之心得
這段短片也帶給我一些震撼,尤其是最後一句話:「既然你知道這些事,然後呢?」
我只能消極地說,對於科技快速的成長是被動地接收,這個世界不變的就是一 直在
改變,而資訊的量正大量增加,很多資訊快速地淘汰、更新,一直循環下去,可是
對於正快速的轉變,令人擔憂的是人的思想還沒轉換,時代卻已經更新了, 而未來
電腦會超越人腦的運算能力,這是必然的結果,對於未來的發展帶有一些期待和恐
懼,期待是讓生活更好、更加方便,恐懼是對於電腦的需求與依賴將會超 乎想像,
一切的生活將都會是科技化吧!
而這部片帶給我另一個恐慌是擔心被淘汰,贏不過別人,還有下一代的教育問題,
我感覺台灣的教育每況愈下,雖然說要效法他國的教育,但是卻帶來反效果,有 點
本末倒置,真的很擔心未來教育的發展,如果我們可以想出一些有利於孩子學習的
教育方式,以及創新的學習方法,並,且教給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,我們就不 用學習
他國的教育了。而未來的教育也趨向科技,線上教學的情形一定更加普遍,在短片
中提到要教育孩子現在用不到的東西,但是這有可能嗎?會被一般社會認 可嗎?還
有什麼是現在用不到的東西,可是以後很有用的,很難去大膽預測,這是我匪夷所
思的。
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
The Third Class -3/21-
這是第三次的上課,情況很好呢!相當充實,我們討論了bbs與e-mail group的不同,大家都很有想法,說出很多共同點、差異點以及優缺點,我覺得對於初次使用這兩個的人來說,都不好上手,BBS指令太多,而e-mail group則是一些功能標示得很不清楚。Anyway,討論的結果好像是e-mail group略勝一籌,不過我想這兩個還是有其必要之處,就看是什麼形式的文章,還有什麼樣的人使用吧!畢竟這兩個都是接收資訊很快速的方法,這正是目前科技的時代所具備的先決條件。
而這次上課還提到有沒有去參觀其他人的blog,我有看過幾位同學,但沒有看完全部的,看別人的blog很有意思,老師問我們看別人的blog會有什麼想法,最主要就是知道那個人在想什麼,透過他的文字了解他內心深處的想法,有時候字裡行間會透露一些微妙的訊息,另外,如果是一些很少聯絡的朋友,就可以看到他的近況,像我會看一些國中或是高中同學的blog,或是一些不認識,但是知道他這個人,會想看看他們的世界,也算是另一種「增廣見聞」吧!
而因為我們有些人沒有看完大家的blog,因此老師就提議每個人要輪流去大家的blog給個response,這是個有趣的作業,大家會互相進步,我有看到幾位同學都很積極地在寫文章,我看了楊戎文還有莊明松這兩位同學的blog,相當充實,內容很多,我想我應該要好好跟他們學習,希望我的blog可以很精采,很多人來光顧以及留言,我想是要好好地去經營,除了要多花點時間,還要用心,除了blogger這個blog,我另外還有兩個blog,一開始很積極在寫,後來就不了了之,看到很多人的blog的內容都很豐富,很多都是有主題性的,例如美食、旅遊介紹等等,我都懷疑這些人是不是不用工作,怎麼會這麼有閒又有錢,不過看他們的blog很過癮,而且他們都有整理、分類文章,在現今blog這麼流行,因此看blog也是找尋資料的一種方式呢!
最後老師問我們什麼RSS,大家都是有看過但是不知道是什麼,我查了一些資料:
RSS (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)是一種可供網路使用者「訂閱」資訊格式,使用者只要知道某資訊的 RSS 位置,就可以透過各種閱讀軟體、客制化首頁(如 MyYahoo! )、 Widget 等工具隨時閱讀最新更新的資訊,不用再定期查閱特定網站,同時可以將自己常看的資訊來源彙整到一個單獨的介面,若要追蹤特定關鍵字的相關資訊,許多 RSS 也能夠提供自訂功能。
資料來源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rss/
看這樣文字的介紹其實並沒有完全了解,還有點抽象,之後再來實地操作,才會更快速地了解RSS。
而這次上課還提到有沒有去參觀其他人的blog,我有看過幾位同學,但沒有看完全部的,看別人的blog很有意思,老師問我們看別人的blog會有什麼想法,最主要就是知道那個人在想什麼,透過他的文字了解他內心深處的想法,有時候字裡行間會透露一些微妙的訊息,另外,如果是一些很少聯絡的朋友,就可以看到他的近況,像我會看一些國中或是高中同學的blog,或是一些不認識,但是知道他這個人,會想看看他們的世界,也算是另一種「增廣見聞」吧!
而因為我們有些人沒有看完大家的blog,因此老師就提議每個人要輪流去大家的blog給個response,這是個有趣的作業,大家會互相進步,我有看到幾位同學都很積極地在寫文章,我看了楊戎文還有莊明松這兩位同學的blog,相當充實,內容很多,我想我應該要好好跟他們學習,希望我的blog可以很精采,很多人來光顧以及留言,我想是要好好地去經營,除了要多花點時間,還要用心,除了blogger這個blog,我另外還有兩個blog,一開始很積極在寫,後來就不了了之,看到很多人的blog的內容都很豐富,很多都是有主題性的,例如美食、旅遊介紹等等,我都懷疑這些人是不是不用工作,怎麼會這麼有閒又有錢,不過看他們的blog很過癮,而且他們都有整理、分類文章,在現今blog這麼流行,因此看blog也是找尋資料的一種方式呢!
最後老師問我們什麼RSS,大家都是有看過但是不知道是什麼,我查了一些資料:
RSS (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)是一種可供網路使用者「訂閱」資訊格式,使用者只要知道某資訊的 RSS 位置,就可以透過各種閱讀軟體、客制化首頁(如 MyYahoo! )、 Widget 等工具隨時閱讀最新更新的資訊,不用再定期查閱特定網站,同時可以將自己常看的資訊來源彙整到一個單獨的介面,若要追蹤特定關鍵字的相關資訊,許多 RSS 也能夠提供自訂功能。
資料來源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rss/
看這樣文字的介紹其實並沒有完全了解,還有點抽象,之後再來實地操作,才會更快速地了解RSS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